近日,什邡外国语中学姚秋芸老师以“聚焦核心素养,赋能化学课堂”为主题分享了她在2025年度全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学习收获与深刻感悟。

姚老师首先回顾了此次昆明之行的整体感受。她表示,这次学习如同一扇窗,让她看到了教育领域更辽阔的风景。尽管学科背景不同,但所有教师都共同肩负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因此她特意从跨学科的角度,提炼出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。
在“理念先行”部分,姚老师强调,现代课堂正从“知识本位”转向“素养导向”。她以“设计未来汽车”的项目式学习为例,指出一堂好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形成核心素养的过程。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,同时将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化于心,这正是素养课堂的生动体现。
谈到“情境为桥”,姚老师分享了多个课例,如海南教师以黎锦染色复习酸碱盐、以古诗《好雨知时节》解密化学现象等。她指出,当知识与生活相连时,学习便拥有了生命力。她鼓励各科教师尝试以“大情境”“大任务”整合零散知识点,让学习在真实世界中自然发生。

“跨学科融合”是本次分享的一大亮点。姚老师通过“探月车设计与制作”项目,展示了如何以“锚点项目”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热情。在这一过程中,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化学知识选择材料,还需调动地理、物理、数学、美术、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,而教师则成为支持学生探索的“导师团队”。她认为,跨学科不是形式上的叠加,而是育人方式的深度融合。
在“技术赋能”环节,姚老师分享了AI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。例如,有教师组织学生与AI辩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,或在实验设计中对比传统方案与AI生成方案,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甄别能力。她指出,教师的角色正从“知识的传授者”转变为“学生与信息世界之间的导航员”。
最后,姚老师总结道,教学改革正推动每一位教师从“经师”走向“人师”,我们不仅是学科的教授者,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。她希望“素养导向、情境创设、任务驱动、学科融合”的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中生根发芽,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
“银杏论坛”作为什邡外国语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,持续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创新。本次分享为全体教师提供了跨学科可借鉴的教学启发,进一步营造了协同育人、共促成长的教研氛围。(通讯员 姚秋芸 石波)








